水果“种苗战争”:日韩恩怨20年,中国得学着点
资讯 .2022-08-04近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发布估算表示,知名高级葡萄品种“阳光玫瑰(Shine-Muscat)”种苗流入中国,每年导致100亿日元以上的损失。
阳光玫瑰葡萄是由日本国家农业食品研究组织培育30多年的葡萄品种,进入中国市场后一度也是网红产品。随着近年来阳光玫瑰葡萄在中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价格不断下降,价格甚至跌破个位数。
但在日本优质种苗外流这件事情上,有长期恩怨且事实上给日本农业出口带来更大利益冲突的是韩国种植者。他们之间的种苗纠葛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涉及多个品类的水果。
日本草莓品种流到韩国
韩国从1990年代开始将日本草莓带走培育,包括爱媛县产的“红珍珠”、静冈县产的“章姬”、栃木县产的“栃乙女”等3个品种。当时日本个人企业和地方自治团体允许部分韩国培育者“个人栽培”。
结果韩国育种者将章姬和红珍珠杂交培育出新品种“雪香”,从2005年开始作为“国产品种”向全国推广种植,每年挤走10%的日本品种草莓种植面积。仅在三年后就超过日本的“红珍珠”成为本土最广泛种植的品种,到了2013年更是占据全国75.6%的草莓种植面积。截至2020年,韩国96%的草莓种植品种为国产品种。
2001年,由枥乙女与章姬杂交获得的品种“梅香(Maehyang)”由于低温贮藏期间果实糖分、硬度和着色比例均会上升,成了出口的主力品种。韩国草莓出口量逐年增加。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9年韩国草莓总种植面积为6212平方公顷,总产量为19.30万吨,韩国草莓产业规模位居亚洲第3、世界第7。
2020年,韩国草莓出口总额为5379万美元,较2015年(3303万美元)增加了近一倍。除了辣椒外,草莓是韩国唯一产值超过一万亿韩元的农产品。
对此,日本的相关产业人员终于急了,开始要求对韩国草莓品种进行基因检测,将韩国研究员拒之门外,不许进入栽培室等,然而为时已晚。根据日本农林水产部评估,2012~2017年,韩国在草莓出口市场上的侵权行为对日本造成约220亿日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然而造成这一局面也有日本方面的责任。一位前自民党农业部长曾经表示:“在担任部长期间,我对农业部的职员说‘把草莓推销到新加坡’,他们说‘不新鲜’,但是实际去新加坡一看,却发现有韩国产的草莓。我问负责的职员这是怎么回事,他们说‘很快就会腐烂的,性价比很低’,总之很消极。”
日本种植业的果农们则更天真一些,日本的水果研发育种体系基本是自治的,只考虑如何在国内保护种植者的利益。加上日本对进口农产品的限制,种植者在国内市场吃得很饱,水果出口又很麻烦,因而对去海外行权利登记的意愿较为薄弱。当外国种植者前来交流,说“也想把美味的水果推广到我们国家”,日本企业三番五次将种苗移交出去,并未意识到那是潜在的竞争者。
反观韩国,为了解决草莓出口过程中变软、发霉等问题,包括农村振兴厅在内的各地区农业技术,在包装技术研发上下了很大功夫。MA包装技术在包装内部保持2% ~ 6%的氧气浓度和15% ~ 20%的二氧化碳浓度,利用高透水性的聚酰胺(PA)薄膜和弹性好的低密度聚乙烯(LLDPE)薄膜制备了包装材料,具有延缓草莓颜色变化和糖度减少、软化和抑制发霉的效果。
除此之外,韩国还成立草莓出口综合组织,印发《草莓出口指南》手册,指导农户进行草莓标准化安全生产。为了鼓励草莓出口,对于航空物流费给予一定的补贴,并且向越南、缅甸、欧洲、新西兰、美国等国家正在栽培“梅香”、“雪香”、“圣诞”等韩国品种的种植者收取专利费。
阳光玫瑰葡萄品种流出
阳光玫瑰葡萄品种流出这件事上,日本种植者又重蹈覆辙。日本国家农业食品研究组织于2006年注册了阳光玫瑰葡萄“Shine Muscat”品种。如果日本国内的种植者未经许可生产和销售,最高可产生3亿日元的罚款。
阳光玫瑰葡萄育种者又一次没有在海外进行品种注册,而根据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条约(UPOV),海外的品种注册应在日本本土注册后的6年内完成。等到韩国开始大规模出口阳光玫瑰葡萄时,花了30年培育种苗的日本国家农业食品研究组织早已错过品种海外注册的期限,虽有不满却毫无办法。韩国葡萄对华出口额2019年为558万美元,其中阳光玫瑰葡萄占比超过90%。
事实上,阳光玫瑰葡萄早在2007年12月就已经被浙江葡萄产业协会的相关企业引入浙江金华,2010年左右进入江苏,之后在上海、广东、福建、云南、四川等地都有试栽。
随着工商资本、种植大户纷纷入局,2021年中国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面积已突破 6.7万hm2,高档品种与低端品种不断分化,阳光玫瑰葡萄分为一、 二、三、四级和等外果。例如大产区云南省内的一、二级的优质果有60%去了大湾区、上海、北京等地。而市面上10多元/kg的果基本是等外果,阳光玫瑰葡萄市场已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口感好的优质果供不应求,口感差的劣质果无人问津将是常态。
优质优价、劣质劣价是市场不变的道理,阳光玫瑰葡萄在分产区种植面积优化、种植技术提高、品牌建设等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在这方面有一个分产区和市场需求以不同策略种植销售的好示范:爱媛橙。
爱媛橙
爱媛橙原产于日本爱媛县,许多年来爱媛县的蜜柑品种和产量均居日本第一。爱媛橙系列是个庞大的家族,拥有多个品种,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爱媛果试第28号(简称爱媛28),当地种植者也叫它“红美人”。
比起有充足光照、和煦海风和适当温度的故乡,浙江的气候条件对爱媛橙不算多适宜,有时雨水太多,冬季又有可能出现极端低温。但仗着采用大棚设施,不断摸索种植技术,爱媛28号用了10多年,最终从2010年起实现商品化种植。即便这样,它的装箱成品率也只有60%左右。
“爱媛28”是由“南香”和“天草”杂交选育而来, 而“爱媛 38”是由“南香”和“西子香”杂交选育而成。两姐妹有很多的相同之处:皮薄到能够手剥,汁水丰沛到稍用力捏就能徒手榨汁,口感接近于果冻,所以爱媛橙也在市面上被叫做“果冻橙”。
两姐妹的差异在于爱媛28号的品质更极致,糖度更高(能达到17%~18%)。因而它主要在上海、浙江等地闯荡,擅长用更高端的品质征服都市高端消费者的挑剔味蕾。在高端商超内能卖出约120元/kg的价格。
而爱媛38号抗寒性强,丰产性也更强。它凭着适应性在四川、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扎根,能够忍耐没有大棚的露地种植与较为粗放的种植管理,却依然保持出色的产量,从而种植成本更低,价格相对亲民。
柑橘类是中国水果出口量最大的品类,每年在全部出口水果中约15%的比例,但和国内的总产量相比,出口数量还是很小。2017 年中国柑橘出口量为77.2万吨,占国内产量比例仅为2.0% 。
也许是被KPI给逼急了。日本政府针对农林水产品出口额提出了明确的增长目标:2025年增至2万亿日元、到2030年增至5万亿日元。2020年农林水产品及食品的出口额为9223亿日元,比上年增长1.1%,但这样的成绩似乎不足以完成最终目标。
因而2021年4月起,日本实施新的《种苗法》,公布了约1900个禁止带往海外的农产品品种,其中就包括阳光玫瑰葡萄。
中国水果出口情况
这倒也给了我们提了个醒,目前我国栽培的果树品种有相当比例来自引进,自由育种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2019年的数据,我国果树、西瓜和甜瓜生产总量分别占全球的22%、67%和 50%,种植面积2.4亿亩,产量2.6亿吨,产值2.45万亿元,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的水果人均占有量已超过200公斤,市场对水果的需求必然逐渐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与口感转变。
像西瓜、甜瓜类是育种比较成熟的品类。这也源于国人的偏好,毕竟光西瓜我们每年就要产出6000万吨以上,有些年份甚至接近8000万吨,占世界西瓜总产量的 67%以上,且绝大多数都进了中国人自己的肚子,出口量不足0.1%。
中国登记在案的西瓜品种就有2000多个,且全国都有产区,几乎一年四季都有成熟进入市场的西瓜品种。大面积种植的北有京欣系列,南有8424,再加上海南、广西等产区因得天独厚地理条件而适合种植龙盛系列等反季品种,大家成功实现了全年不间断有瓜吃。
桃类也是本土品种占有率比较高的水果。全国范围内主要栽种品种有200多个,其中85%以上的桃品种都是我国自己培育,在新推广的品种中,国产品种几乎是100%。无论传统圆形桃还是扁扁的蟠桃,白肉的、黄肉红肉的;脆桃还是软桃,大家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阳山水蜜桃中,单只1斤以上的精品桃也会卖出百元一只的高价。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种类中,引进品种仍旧具有优势。根据树种栽培面积及不同来源品种占比分析发现,我国地方品种、国内育成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分别占果树栽培面积的30%、30%和40%。苹果、葡萄、车厘子等外来树种的国外引进品种市场占有率在50%~90%。尤其是原产日本的“富士”系苹果品种,国内种植面积仍然高达80%。
对本土品种资源的利用也需要优化。例如猕猴桃虽然是我国的原生物种,却是从20世纪初,新西兰引种改良后广泛占领全球市场。猕猴桃品种研发与实际生产结合程度也不够紧密,自主研发并审定的品种或品系120余个,但实际主栽品种不到20个。亩产水平上,我国猕猴桃仅有1.1吨,与新西兰的2.3吨有较大差距。
除此之外,水果抗病性、耐储存、现代种植方式适应性的特定需求育种改良,我们的技术还比较薄弱,培育具有特色的个性化品种上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果树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日本一个新品种的培育时间约为24年。未来我们要把更多精力放在育种上,才能源源不断地有更好的水果可以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