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迫使中国冻果出口转内销
深度观察 .2020-07-24受疫情影响,我国鲜果行业遭受重创,与鲜果有着密切联系的冻果行业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由于许多鲜果滞销,批发商、果农们纷纷将水果低价出售,苹果、荔枝、芒果、菠萝等水果较往年价格下降,冻果制作成本稍有降低,也有个别鲜果如梨等的批发价格上涨至历史新高。
记者了解到,自疫情发生以来,以外销为主的冻果出口量大幅降低,至今仍未恢复到往年的同期水平,且因订单量下降,许多企业面临巨大压力,部分企业转做蔬菜速冻。所幸,蔬菜订单的增大弥补了冻果的空缺,给企业带来部分盈利。
“前段时间,新加坡政府在中国采购了三万多吨的蔬菜,六、七月份之间,美国也大批量采购了一批蔬菜,所以好多企业,虽然水果订单减少,但蔬菜发货量多了,还能顶一段时间。”冻果行业的朱先生说,今年的大部分蔬菜的库存已经清空。
朱先生表示,今年正规工厂的水果加工量低于去年。第一个原因是今年欧洲整体经济下行,水果与蔬菜不同,不是必需品,因此水果订单减少。这也导致了许多企业对冻果市场不太看好,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是今年水果产量并不高,且水果品质不是很好,因此加工量减少。
目前,冻果行业的人工投入远远大于冻结设备等科技投入。设备属于一次性投入,而从原料的选择、清洗、分级、整形处理(如去皮、去核、切分等)到速冻冷藏,人工几乎占据水果速冻加工的全过程。由于订单常常需要人员进行短期加工,企业无法短时间招收大量员工,因此通常会选择附近的小工厂作为代加工点以降低成本。
采访许多业内人士得知,冻果行业仍有需要改善的方面:
第一,冻果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有些加工厂为了走量,除非有要求只能从一些指定地点购买鲜果,不管是农户、农场还是合作社,只要价格便宜、质量““凑活”,且能持续供货都会予以收购进行冻果加工。
第二,国人对冻果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许多人对速冻水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速冻水果营养大量流失或食用不安全等……但研究表明,速冻水果和新鲜水果一样有营养,有时甚至营养价值更高。因此如何改变误解,使得冻果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更高也是冻果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冻果销售渠道较乱,行业标准不一,在出口时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现象严重,难以形成我国冻果行业的整体优势,无法与国外相关企业进行抗衡。
近年来,由于速冻水果耐储存,保质期长,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认可和接受冻果,很多过去使用鲜果的企业也开始使用冻果进行食品加工。内销的逐渐增大,既弥补了一些国外出口量减少带来的损失,也促进了我国速冻水果行业的发展。可见国内冻果市场的潜力巨大,在未来,随着中国冻果行业的日趋完善,中国冻果企业将有望降低对海外市场的依存,在中国市场找到更多商机。